查看原文
其他

郭沫若在陶行知墓前敬书“真人”对联是何意?

JSWDG 京都闻道阁 2021-02-11

本文作者/舒立

 

过南京长江大桥以北不远,有一个叫劳山的小山包,据说陶行知先生的墓就位于这座山东面的山麓。

许多年前,我们曾路过那里,便前往拜谒。

小土山植被茂盛,郁郁葱葱。沿石阶而上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牌坊,方柱上顶云纹,有对联一副:千教万教教人求真,千学万学学做真人。落款却是“郭沫若敬书”。

恕小子愚钝,对陶行知先生的过往了解不够,对于这副对联提到的“真人”以及郭沫若“敬书”,一下子没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。

在我的印象里,“真人”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宗教中有着很高的位置:

——《黄帝内经•上古天真论篇第一》:“余闻上古有真人者,提挈天地,把握阴阳,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,肌肉若一,故能寿敝天地,无有终时,此其道生。”

——《庄子•大宗师》:“古之真人,其寝不梦,其觉无忧,其食不甘,其息深深……古之真人,不知说生,不知恶死,其出不欣,其入不距;翛然而往,翛然而来而已矣。”

——《淮南子•本经训》:“莫死莫生,莫虚莫盈,是谓真人。”

——《史记•秦始皇本纪》:“始皇曰:吾慕真人,自谓‘真人’,不称朕。”

——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上:“未有真人来统一,奈何七国又争雄。”

……

广成子与黄帝的对话,又把人分为真人、至人、圣人、贤人等。

传统文化中时常说到的“天地之间有二十五人也。上五有神人、真人、道人、至人、圣人,次五有德人、贤人、智人、善人、辩人……”

“真人”比“圣人”还要难得,还要至上!

抱着这些疑惑,拜谒陶行知先生陵墓之后,我就开始留意和学习陶行知先生的资料。

首先搞明白的是这副对联:“千教万教教人求真,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”,为陶行知先生之名言,非郭沫若所作,乃有“敬书”之语。之所以在墓前的石牌坊书写这幅对联,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“真人教育”密切相关。

陶行知先生曾给教育下了一个最为简明的定义:“教育就是教人做人”,认为“教育为立国之本”,提出“千教万教教人求真,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”的教育理想和“培养真人”的教育目标。

他认为,教育的真谛是重视人的“自然的生长力”,不能以外力妨碍、挫伤这种生长力。他提出了对于儿童“六大解放”的主张:解放儿童的头脑,解放儿童的两手,解放儿童的眼睛,解放儿童的嘴,解放儿童的空间,解放儿童的时间,使他们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,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,大社会,获得更丰富的学问。

他在长期从事平民教育、乡村建设的过程中,提出生活教育理论,主张“生活即教育,社会即学校,教学做合一”,一改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的旧观念,把劳动作为“真人”教育的第一课。他曾写过一首《自立歌》:“滴自己的汗,吃自己的饭,自己的事情自己干,靠天靠地靠父母,不算是好汉!”非常巧妙地用极其通俗的语言教育学生劳动是人生的必须,劳动意识的确立是人生独立的起点,劳动能力的提高是人生自立的支撑。

他认为“教人做真人”就要实行全面培养,使学生成为“整个的人”。其中有三种要素:要有健康的身体——身体好;要有独立的思想,要能虚心,要思想透彻,有判断是非的能力;要有独立的职业——要有独立的职业,为的是要生利。这些,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教育所明确的教育要“培养德、智、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”的理念完全一致。

可以说,陶行知先生“真人教育”的思想和内容非常丰富,影响更是深远。

多年来,对于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研究,教育理论界普遍认为: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,是在汲取中西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,在改造封建传统教育和“洋化教育”的实践中形成的,对中国传统教育既批判又继承,特别是传统教育奠基阶段的儒墨道的教育思想。儒家的“教学相长”、“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”、“智仁勇”、“引发自得”,墨家的“三知”、“兼爱”,道家的“全生”、“返璞归真”等思想都在陶行知的文章中有充分体现。

譬如:在《学做一个人》文章中,陶行知借用葛洪道家的养生言论表达他的看法。“《抱朴子》上有几句话:‘全生为上;亏生次之;死又次之;不生为下。’”他认为,做一个完整的人有三种要素:“一是要有健康的身体;二是要有独立的思想;三是要有独立的职业”。这三要素是对“全生”的进一步解释,蕴含了陶行知深刻的注重人的主体性的思想。如果人没有了独立思想,被其他人当工具使用或没有专心于做一事,那么这些人都算不上是一个完整的人,算不上是“全生”,甚至生还不如死。道家的养生理论被陶行知所继承并有了进一步深刻的阐发。

还譬如:他在《百候中学校歌》中写道:“千教万教教人求真,千学万学学做真人。”认为教师的职责在教人求真,学生的职责在学做真人。无论是知识的探求还是道德的培养,都要求一个“真”字。在知识上坚持真理,坚持科学,勇于为人类事业献身;在道德上要真诚、仁义、宽容,做一个坦荡荡的赤子。

可以肯定地说,陶行知先生的“真人教育”密切联系着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“真人”人格和儒家的“君子”人格,这也是学习和研究陶行知先生“真人”观的文化支点和逻辑起点,而他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“教人求真”、“学做真人”,“真人”教育也正他毕生追求的目标。

如此来看,“千教万教教人求真,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”这副对联,出现在先生墓前的石牌坊,正是对他人格和人生的一种完美诠释。

对于陶行知先生的“真人教育”,我只能算是浅尝辄止,深入了解和学习的还远远不够,只不过,我觉得,陶行知先生至少丰富和拓展了“真人”这一概念的内涵,而且在新世纪,找到了一个对接的契合点。

人之初蒙稚,长而有成人之礼。人生而应行人道,却又有虚度不入,或入歧途,或畸变为非人、人道不走却走那畜生道、禽兽不如……生之为人,成为真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!按故老相传的那个美丽故事:女娲用黄土和水,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,成为了我们远古的先民。与女娲这个“真的人”相比,这些“泥人”可不就需要学习和修持,才能不断使自己更像女娲那样真正的人,或者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吗?!

推荐阅读本文作者其它文章:

历史岂能任由一两个活的长了点的人随意胡说

说个事儿:中国现在还有没有“汉奸”?

闲扯影视:他们正以自己之污浊肆意涂抹朗朗乾坤

人认识的限度

君道:割股以啖腹,腹饱而身毙

曾文正痛斥官场通病 

随笔:顺江怀想

那些不该出现在人间的植物

孔子真的见到了麒麟? 

生活常见33种果实养生效用 

孔子的大道之行:怨道、问道、约道


☆ 作者简介:舒立,自由撰稿人。

投稿邮箱:2259548970@qq.com,或从公众订阅号JSWDG8➟京都闻道阁➟投稿方法,直接发送至本平台;来稿一般在2000字以内。另,根据微信公众号管理方的邀请,本公众号近日获得一个赞赏的名额,暂以“JSWDG”微信号开通赞赏功能,作为本公众号文章稿酬统一来源,并从即日起试对获得赞赏的文稿计发稿酬。欢迎朋友们不吝赞赏、赐稿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